建筑師扎哈哈迪德
本文是紀念殿堂級建筑師扎哈·哈迪德,其作品以多層次的透視,無窮的消失點,傾斜的多角度,及峰回路轉的水平面挑戰傳統建筑美學。
扎哈·哈迪簡介:
扎哈·哈迪德是當今世上殿堂級建筑師之一。1950年生于伊拉克巴格達,她之后到倫敦學建筑,并常駐當地,自立事務所。她設計的奧地利因斯布魯克跳高滑雪場塔臺,寶馬中央大樓,以及2012年倫敦的奧運游泳中心等,都已是建筑典范。她在新加坡也留下三個作品,包括緯壹科技城總藍圖,霸級公寓“花拉閣”及那森路超奢華私宅。
建筑大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建筑是一場線條、水平面的交響曲,也是超現實的狂想。婀娜多姿的線條蜿蜒曲折地飛揚,震撼了建筑的傳統,在現今的土壤上指向了未來的時空。
2004年,她成為首位榮獲被譽為建筑界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的女建筑師。加上贏得不少重量級競賽提案,哈迪德的事業、聲望如日中天,名字與她當年的師傅雷姆·庫哈斯、弗蘭克·蓋赫里、安藤忠雄等大師齊名。然而這一切來之不易。許多年,哈迪德的建筑設計雖驚艷四座,但卻無人問津。建筑商一致認為以當下的建筑技術,它們是不可能建成的。她,淪為紙上建筑師,但她一直不放棄。終于,1993年,她在德國第一座正式建成的維特拉(Vitra)消防局面世,解除了這道魔咒。
消防局橫七八豎的墻柱粉碎建筑一定要用90度的正墻組成的定規。眼明的建筑評論家認出她超現實的線條與俄羅斯前衛藝術(Russian Avant-Garde)原來是一脈相承的。讓他們驚為天人的是:哈迪德多層次的透視,無窮的消失點,傾斜的多角度,峰回路轉,突然殺出或插進來的水平面,這一切都完成了傳統建筑學“不可能的任務”。
8月,正在放暑假的哈迪德接受了《早報·報志》(ZbBz)的獨家電郵訪問,構成《報志》慶祝一周年的《星光專號》的內容之一。
哈迪德在電郵中證實自己獨具一格的設計語言的確師承于俄羅斯前衛藝術主義。這個盛行于1890年至1930年間的藝術流派以幾何圖形、線條,與抽象破格的表現手法著稱,一掃現實派藝術的常規。它也在當時俄羅斯的建筑、音樂、電影、文學界百花齊放。哈迪德個人最愛,也影響她最深的是烏克蘭籍至上主義的倡導者、幾何抽象派畫家卡西米爾·馬列維奇(Kasimir Malevich)。這位藝術先鋒自成一體,以抽象的幾何形體,與晚期的黑白、亮麗色彩的幾何形體,開創他的個人風格,尤其以在白畫布上畫上一塊漆黑四方形震撼畫壇。
哈迪德最近受邀在瑞士蘇黎世的楚格畫廊(Galerie Gmurzynska)設計了一個藝術展,把她所設計的空間和黑白俄羅斯前衛藝術作品參差穿插展出,一是對她的創作養分致敬,二是透過兩者的對照,撞擊出哈迪德最愛的三大藝術主題“抽象化”、“扭曲化”、“分裂化”的對話。她說:“我們把平面的畫作穿插進立體的空間,整個畫廊就變成一個富有空間感的畫,把畫的定義擴大,讓參觀者能進入游走?!?/p>
哈迪德的建筑語言:扭曲現實 挑戰地心引力
早年的哈迪德因為厭煩傳統建筑繪測技法的諸多限制轉而從俄羅斯畫作取經。她說:“我尤其欣賞馬列維奇把抽象化變成一種探索和發明的原則,把他的創作推上前所未有的新領域?!彼髞砀纱鄬W畫畫,并以它作為設計的工具。
她說:“馬列維奇在他的雕塑上首度把抽象畫與建筑聯系對我影響至深,引我深入地實驗形式和移動的建筑美學,最終引導我形成了我獨特及新穎的建筑語言?!痹缭谶@之前,哈迪德已在她的畢業作品里向馬列維奇致敬。若說她設計,不如說她畫的是倫敦亨格福特大橋(Hungerford Bridge)旁的一家旅館,名字就叫“馬列維奇結構”(Malevich's Tectonik)。
哈迪德的建筑設計的確很獨特、很破格,尤其在她早期的創作過程可見。她往往會先呈獻一幅前衛主義的抽象畫,表現她的概念??纯此o新加坡“繪畫”的緯壹科技城(One-North)總藍圖,以及震撼建筑界,但可惜最終沒建成的香港的“峰”俱樂部的藍圖,人們第一個印象總是:它們活脫就是一幅幅前衛風格的畫作。圖像抽象,但卻把建筑的力道,整體凌厲的氣勢傳神地捕捉下來。
但永遠活在先人的影子下,就不能成大器。哈迪德說:“漸漸地,我修成正果后就拋棄了這個藝術流派限制、束縛我的東西,自由自在地把他們扭曲現實,挑戰地心引力的精神,盡情發揮在我的建筑里?!?/p>
攀上建筑高峰,回眸看,哈迪德仍是飲水思源的。她說:“這些大師的作品對我的成長舉足輕重,能夠直接和它們互動給了我很大的滿足感?!?/p>
雖然建筑師扎哈哈迪德已經去世,其創新思維和一生的建筑輝煌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