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專家提出中國經濟已經有從“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發展的趨勢。在這種宏觀經濟環境下,中國建筑業已經進入存量時代。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不再像五年前那樣迅速,傳統模式已無法跟上新技術新理念的進步。無論從外部環境、產業結構還是企業自身能力等方面,建筑施工行業都面臨著巨大挑戰,經營模式與戰略急需變革。
城鎮化進程與建筑業發展密切相關
過去的20年是建筑業發展的輝煌時期。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建筑業發展有了良好的外部環境;1984年,建筑業推行項目法施工,開始了破冰之旅;1990年,中國開始實行商品房交易,帶動了建筑業的蓬勃生長;1998年,中國建筑業進入鼎盛期,開始繁榮發展。
中國的城鎮化率從1990年的26.44%增加到2019年的60.60%,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引擎。中國城市化的加速發展,給建筑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年來,與城市化相關聯的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城市改造、大型房屋建筑等基礎設施建設顯現出持續高速發展的趨勢。
然而,中國經濟在經歷了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后,正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專家表示,未來幾年中國城鎮化率將持續增長,中國城鎮化的速度將平穩下降。城鎮化速度增長最快的時候,是2000年到2015年,最高的年份城鎮化率增長速度達到4%,2018年增速下降至1.8%。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放緩,房屋建筑等新項目的增長空間變得不像原來那么大,對建筑業整體增量上的表現造成了很大影響。
增長減慢,意味著需求減少,再加上建筑行業生產要素的價格大幅度上漲,人口紅利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中國建筑業普漲時代完全結束,真正進入了存量競爭時代,行業毋庸置疑已走到了拐點,這就迫使企業去思考未來發展之路。
適者生存 質量并進
中國經濟正進入高質量的發展階段,隨著存量時代的來臨,建筑行業的競爭格局會被打破。同質化、價格戰這樣低質量的增長難以為繼,行業的內部“競爭”屬性增加,“適者生存”將會成為未來建筑行業的主旋律。
在存量時代,建筑項目對于質量的要求更加嚴格,工程的建設質量與運行管理質量需要同步提高。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供給質量明顯改善,供給體系更有效率,建設質量強國取得明顯成效,質量總體水平顯著提升。提高工程的安全與質量意味著工程項目返工率的降低、運營階段成本的提高,從而能夠達到提高項目工程價值的目的,使建筑業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開始放緩,城市更新的項目越來越多地受到政府以及建筑施工企業的關注。從2013年起,上海的城市規劃就明確了土地零增長的要求,城市規劃的關注點也向存量規劃轉移。城市更新模式以“舊樓改造,存量提升”為核心,通過改變建筑功能來提升價值、促進發展。深圳的城市更新的進展非???,在2010年~2016年期間,深圳市累計列入更新計劃的項目約600個。同時,我國城市更新項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審批速度加快,政府類公共設施項目對于建筑施工企業的專業化以及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思路的轉變、發展模式以及經營業務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建筑業企業到了必須調整心態的時候,要從粗放到精細、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好要放在快的前面,質要和量齊頭并進。建筑施工企業應增強自身實力,不斷開拓海外市場,加大國外市場開拓力度,借助“一帶一路”政策導向,在外部尋求新的發展機遇。此外,一些建筑業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還處在初級水平,信息化管理技術水平相對國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而建筑行業的數據處理技術就是新的突破口,加強“BIM+互聯網”對于提升運營體系有著重要的作用。另外,在項目實施方式和項目建造方式上,著力促進EPC總承包項目中的信息技術管理系統的完善和優化。
總而言之,由于中國建筑業長期處于過度競爭狀態,市場集中度低,對優勢企業而言,行業增速放緩正是優化重組的大好時機;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存量時代意味著全新的競爭邏輯,只要找準自身的差異化定位,依靠更加敏銳的市場嗅覺、更加靈活的反應機制、更低的成本優勢,在某些領域、某些環節深耕細作,依然有好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