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設計企業
是否需要實行工時管理?
當前,勘察設計行業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從管理中找效益已經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共識,從粗放的項目管理狀態向精細化的項目管理提升是必經路徑。此外,伴隨著工程建設模式轉型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勘察設計企業開始嘗試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等新業務,新型業務模式更需要勘察設計企業重視管理和基礎建設。例如,成本 + 酬金合同是國際上工程項目的常見合同模式,它要求承包商或者項目管理服務商對自己的投入有精準的預估和科學的控制,而以工時為基礎的工作定額體系是其重要基礎。工時,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很多勘察設計企業都曾嘗試建立工時定額體系和進行工時管理。然而在推進過程中,大部分勘察設計企業的進展并不順利,大家普遍認為做工時統計費時費力、沒有實際效果,故而怨聲迭起。那么,勘察設計企業要不要實行工時管理呢?
按照《工時消耗分類、 代號和標準》(GB/T14163- 2009)的定義:具有平均熟練度的操作者,在標準作業條件和環境下,以正常的作業速度和標準的程序方法,完成某一作業所必須的總時間。就勘察設計行業而言,工時就是具有平均熟練程度的專業設計人員,在標準的工作環境下,以正常的速度和標準的程序完成某一標準圖紙設計的時間。典型的工業勘察設計企業的工時定額標準,如表1所示。建筑勘察設計企業的工時定額標準,如表2所示。
工時定額,古已有之。目前可以查閱到最早的關于工時的文獻是我國宋代崇寧二年(1103年)李誡出版的《營造法式》,其中有 10卷專門介紹各工種在各種制度下的構件勞動定額和計算方法。最簡單的工時定額就是“工錢”,你干多少活,就值多少錢。近現代的工時基本上是從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開始的,他在 1911年出版發行的《科學管理原理》中首次提出了標準工時定額的概念,后續雖有各種流派,但大都是對工時測定方法的不斷演變與深化,直至衍生出來一門學科—IE(工業工程)。
工時定額在生產制造業運用得最早,也最為成熟。勘察設計行業推行工時定額也比較早,其中化工、電力等行業相對成熟。工時定額一開始是由行業協會推動各勘察設計企業運用,近年來,隨著項目復雜程度的加劇、外部環境的變化、領導重視程度降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出現,工時定額逐漸被邊緣化。
工時定額是勘察設計企業管理的基礎與靈魂。工時管理的好壞、水平的高低,是判斷勘察設計企業管理精細化程度的標志之一。
工時定額是確定員工獎金的依據。這是目前多數勘察設計企業工時定額最常規的、甚至唯一的用處。此處的工時就是勘察設計企業常說的“工分”,干了多少活就有多少工時,根據工時就可以算出員工當月、當季或者當年的獎金?,F行的各勘察設計企業“產值”也是工時定額的一個表現形式。
工時定額是員工工作效率測量的依據。工時定額是“具有平均熟練度的操作者”進行設計工作時的“標準”時間,若員工最終統計結果高于標準工時,實際上他的工作是不稱職的,一方面需要對其技能進行提升,以達到“標準工時”;另一方面在計算獎金時應該進行“打折”,以促進其技能提升。這部分作用尚未得到勘察設計企業的普遍重視。
工時定額是工期確定的依據。一般情況下,項目的類型確定后,在工時定額合理的情況下,它的標準工期就應該是確定的,各專業的工期也應該是確定的,這樣也可以避免出現業主隨意壓縮工期的現象。如果客觀情況下確實需要趕工期,企業可以選擇高于標準工時效率的人員組成工作團隊或者增加人員供給。
工時定額是企業成本核算的依據。勘察設計企業的成本最為核心的就是人工成本,而不同技術水平的人的單價應該是不一樣的,通過企業總體人工成本與總體工時之間的關系,就可以換算出企業的人工單價以及不同層級員工的人工單價。
工時定額是企業產能平衡的依據。勘察設計企業招聘人員的常態是各部門(專業)制定計劃,或者根據需要向人力資源部提出招聘計劃,但為什么是這個專業、為什么要這個數量的員工,沒有一個衡量標準,往往要么憑經驗,要么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而通過工時的大數據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究竟是哪個專業產能過剩、哪個專業產能不足,由生產管理部門提出招聘需求,這樣會更加客觀。
工時定額為企業管理提供輔助決策。企業管理就是不斷平衡、不斷補短板。究竟哪個部門、哪個專業是短板,可以通過工時數據進行判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勘察設計企業購買專業軟件往往是“誰叫得兇叫得響,誰就能更新快”,但很有可能這個專業的效率已經很高了,不是“短板”,應該給另外的專業進行配置,但在缺乏數據支撐的情況下,決策者很難判斷誰需要、誰不需要。
如上所述,工時定額如此有用,為什么很多勘察設計企業沒有使用呢?究其原因,工時定額當前仍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認識問題。由于勘察設計行業脫胎于計劃經濟時代,勘察設計行業“重技術輕管理、重生產輕管理”的現象 普遍存在。所以,很多領導往往只把工時當作計算獎金的依據,而忽略了它在其他方面的作用。
其次是環境變化。業主的需求日益多樣,很多項目以及項目的很多情況并沒有成熟的定額與之對應,往往是進行 “類比”“打折”處理,長此以往,工時的權威性被削弱,工時的地位江河日下。
再次是工時濫用。很多勘察設計企業最初有較好的工時定額基礎,但之后被濫用,搞科研項目時要給工時,有重 大貢獻時用工時獎勵,獲獎時也發放工時,有的勘察設計企業的員工參加院里組織的演講比賽也有跟部門要工時的現象。工時被濫用,導致沒有標準,最后領導也沒辦法,只好一“廢”了之。
最后,也是最重大的問題,工時沒有“管理”。很多勘察設計企業沿用的是行業協會發布的工時定額標準,沒有自己的定額標準。很多勘察設計企業的工時定額是上世紀 90年代發布的,歷經多年也一直沒有更新,而這么多年來,生產工具、人員、項目類型都有較大的變化,原來的那套工時定額標準很多已經非常不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當然也發揮不了其應有的作用。
所以,把工時管理起來迫在眉睫。
一般工時管理包括工時定額確定、工時運用及工時維護三個方面,如圖 1所示。
工時定額確定。一般有三種工時定額確定的方法:經驗判斷法、歷史記錄法、作業測定法。經驗判斷法就是憑經驗估算出工時消耗而制定定額的方法;歷史記錄法是根據過去生產的原始記錄和統計數據來推斷同等內容工作的時間標準;作業測定法可以直接或間接觀測工作者的操作和記錄工時,并加上評比和寬放,利用事先分析好的時間標準加以合成,得出標準工時。這三種方法中,作業測定法更適用于生產制造型企業,而經驗判斷法、歷史記錄法更適用于勘察設計行業。一些勘察設計企業通過信息系統統計工時就是采用的“歷史記錄法”,這樣得出的數據更客觀一些。
工時應用。工時定額確定了,并不能一勞永逸,它必須被用起來,而且它的運用渠道必須要足,不能僅僅停留在獎金發放上。只有把工時定額用起來,企業管理者和員工才能實實在在體會到它的重要性,才能在使用中發現問題,只有用了才能有機會對工時定額進行管理。
工時維護。工時如何維護?只有各專業人員工時填報準確,工時維護才會有基礎。這就要求在工時統計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結合業務的發展需要定期進行工時定額更新。
“勘察設計企業是否需要實行工時管理”,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勘察設計企業只有把工時管理好,企業的管理基礎才會扎實,才能向規范化、精細化管理邁進。
本文首發于《中國勘察設計》雜志2019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