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伊圣殿
巴哈伊圣殿,坐落在安第斯山脈的山腳下,是巴哈伊社區委托建造的八座大陸神廟中的最后一座。自2016年開放以來已吸引了140萬游客前來朝圣、冥想,巨大如花朵般的造型,大老遠就吸引住所有的注意力。
這座占地1200㎡的圣殿由加拿大設計師 Siamak Hariri 負責,同時他也是 Hariri Pontarini Architects 的創始合伙人,他生于德國波恩,在耶魯大學攻讀建筑學碩士學位之前曾在滑鐵盧大學學習。
2003年,南美巴哈伊寺向全球征集設計方案,要求最后呈現出一個圓形的建筑,擁有九個入口,從任何方向都可以進入,歡迎不同信仰、不同背景的人前來禱告。
項目落成后如同一朵擁有九片花瓣的巨型花朵,獲得了許多頂級建筑獎項,包括OAA設計卓越獎,AIA創新獎,RAIC創新獎,《世界建筑新聞》年度最佳建筑等......
巴哈伊教中有一個論點說到:「當你禱告,且你的禱告得到了回應,那么你心中就會充滿光亮?!?/span>Hariri十分喜歡這個概念,于是以光為靈感展開設計。
想造一個能「發光」的建筑,難度可想而知,整個項目依靠先進的工程解決方案、尖端的材料創新以及計算機化的制造方法才得以實現。
這座圣殿的結構設計由 Simpson Gumpertz & Heger Inc.(SGH)負責,錯綜復雜的集合形狀、高精度的裝配、地震的威脅以及從未在建筑上應用過的材料都對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
9000 個鋼構件,2000 個鋼節點,鋼柱和梁組成的結構架在混凝土環上,下方便是彈性隔震器,旨在吸收地面運動,減少地震帶來的傷害。
可是怎么做到讓建筑發光呢?
九片「花瓣」的外層由硼硅酸鹽玻璃板構成,內層則是使用了來自于葡萄牙的大理石。說起來輕巧,但在當時建筑師和工匠一起進行了四年的實驗才得以成功。
△外層玻璃板
九片半透明的花瓣組成圍起一個小小的宇宙,整體共運用了7800塊大理石,以及10000多塊玻璃,精準的切割以及裝配功不可沒。
圣殿內共分為兩層,可同時容納600位民眾。
內飾大多采用了胡桃木以及皮革,帶來溫暖的質感。
大量的深色系也讓人感覺更為沉穩,與上半部分的「白」形成鮮明的對比。
軟的弧形座椅讓互不認識的人們坐到一起,分享彼此共同的存在。周圍的玻璃落地窗也為室內增加了采光。
坐在內部向上望去,圓形的屋頂無比龐大,卻絲毫不讓人感到壓迫,光從優美的建筑線條中灑落,營造出無比神圣的感覺。
光束隨著太陽位置的變換而變換,宛如陽光在墻壁上翩翩起舞,讓人心醉。
到了夜晚,圣殿又將光線由內向外的釋放,像極了一個巨型燈籠,溫柔的照亮夜空。
圣殿周圍的景觀設計也十分震撼,九條蜿蜒的道路迎接著各個方向的信徒,與建筑主體形成無聲的應和。「九」這個數字象征的完整、完美,也在這里全然體現。
建筑師 Siamak Hariri 曾回憶:
在大約三十年前,他的學校對面正好是路易斯康設計的展覽館,所以他經常去參觀,有一天,他看到保安將在撫摸著堅固的墻壁,被這座建筑深深打動。
此情此景也同樣打動著 Hariri 的心,他想這就是建筑的魅力,也一直想要設計出如此富有情感的作品。
我想,他做到了。
來源:一起設計